
7月18日,西安市胸科医院第18期(总第41期)呼吸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(MDT)如期举行。副院长冯燕及呼吸、结核、合并症、胸外、影像、放疗、药学等十余个相关学科的资深专家汇聚一堂,为3例病情复杂、诊断治疗存在挑战的呼吸系统疑难病患者提供了高水平、个体化的诊疗方案,充分彰显了我院多学科协作解决疑难杂症的综合实力。
来自妇儿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胸外二科3位主管医师,依次详细汇报了3位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病例:

病例一(75岁男性):因右侧胸痛、咳嗽、咳痰1周入院,已行胸膜活检+右侧胸腔置管术,病理结果为小块胸膜组织慢性炎,并邀请肿瘤科、胸外一科会诊,讨论恶性肿瘤可能性?下一步诊疗方案(是否需再次活检及具体方案)。

病例二(51岁男性):主诉“发热、气短、胸痛3月”。既往史复杂:2018年曾因纵隔脓肿行右侧开胸手术,1月前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(甲减)。讨论发热原因?肾脏异常原因分析?亟待完善的进一步检查?当前用药方案的调整与优化?

病例三(85岁女性):因间断咳嗽伴双脚水肿1年就诊,有明确但治疗不规范的肺结核病史十余年(近7年用药不规律)。讨论当前症状的病因(结核?心衰?其他?)?制定安全、有效的下一步综合治疗方案。

针对病例一,肿瘤科廉娟雯主任提出,综合影像学表现,高度提示肺部恶性肿瘤可能,但当前病理证据不足,是明确诊断的关键障碍,建议再次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;合并症科毛晓辉主任提出,该患者抗结核两周后出现高热,建议在积极排查肿瘤的同时,维持并密切观察当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。胸外一科丁超主任指出,考虑到患者高龄及目前整体身体状况较差
阶段进行外科手术风险过高,支持优先通过再次活检明确病因,为后续治疗提供确切依据。


在充分的交流与碰撞后,专家们综合各学科意见,分别为三位患者梳理了清晰的诊断思路,并制定了包括进一步检查重点、治疗方向选择、药物调整建议、风险防控要点等在内的个体化、可操作的下一步诊疗方案。